中國共產黨十九屆四中全會31日閉幕。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新華網邀請中共中央黨校教授辛鳴,就四中全會傳遞的重磅信息進行深入解讀。
精彩觀點
十九屆四中全會公報發(fā)布后,引起巨大的社會反響,您看過公報后總體感覺是什么?這份公報最鮮明的特點是什么?
十九屆四中全會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和當代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中國社會在走向現代化的歷史進程中,走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征程中清醒深刻的歷史自覺、高瞻遠矚的戰(zhàn)略定力和舍我其誰的歷史擔當。
我認為,全會是中國共產黨人向中國社會乃至整個世界作出的政治宣示和政治安排。什么是政治宣示呢?就是告訴中國乃至世界,中國走向現代化的歷史進程中,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征程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和國家治理體系應該堅持和鞏固什么、完善和發(fā)展什么。全會對這樣一些重大的、根本性的問題作出了明確的回答,展現了堅定的政治意志、堅強的政治決心,當然也作出了極為明確又實事求是的政治安排。
點擊詳細》》》
十九屆四中全會公報中出現最多的一個詞是“制度”,制度對于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有何重要意義?
制度是人類社會實現經濟社會發(fā)展最為根本的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需要強有力的制度保障,需要科學完備的高效的制度為經濟社會發(fā)展保駕護航。制度不僅要為經濟社會發(fā)展已經取得的物質成果保駕護航,還要為正在和將要進行的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匯聚磅礴正能量。
不難發(fā)現,新中國70年的發(fā)展充分彰顯了好的制度推動中國社會發(fā)展的意義和作用。新中國成立以來如何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建設國家、治理國家,如何盡快讓中國社會擺脫貧窮、擺脫落后,走向繁榮,走向進步?一定要有好的制度,這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點擊詳細》》》
十九屆四中全會公報提出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體目標,與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三步走”的時間是一致的,從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角度,應如何看待這一總體目標?
制度是經濟社會發(fā)展的關系化形態(tài),有什么樣的經濟社會形態(tài),就會有什么樣的制度形態(tài)。換句話講,經濟社會發(fā)展到什么程度,制度也應發(fā)展到什么程度。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個總體目標與當代中國社會發(fā)展的戰(zhàn)略目標高度吻合。
2020年第一個百年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即將實現,它意味著中國社會的發(fā)展將會站到歷史的新起點,中國社會的現代化建設有了一個良好的基礎,這在制度建設上,就體現在四中全會提出的建黨一百年時,制度要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點擊詳細》》》
十九屆四中全會分析了我國的制度優(yōu)勢,總結為十三個“堅持”,這對于今后一個時期制度建設的重大部署有何意義?
十九屆四中全會把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優(yōu)勢概括為十三個方面,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從制度本質屬性到制度價值追求、到制度立場、制度運行方式等各個方面做了系統(tǒng)全面的闡述。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勢是一個系統(tǒng)表達,可稱之為“優(yōu)勢疊加”。比如,黨的領導有優(yōu)勢,人民當家作主有優(yōu)勢,依法治國有優(yōu)勢,更重要的是當把三個優(yōu)勢有機統(tǒng)一起來,是幾何級數的優(yōu)勢。因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yōu)勢不僅是具體的每一個優(yōu)勢的體現,更是這十三個優(yōu)勢疊加后的巨大制度優(yōu)勢的集中體現。
點擊詳細》》》
四中全會公報提出13個“堅持和完善”,涉及治國理政的各個層面,應該怎樣從整體上理解和把握?
這次四中全會一個最大的亮點就是講清楚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組成部分是什么。我們都知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一個科學的制度體系,它是系統(tǒng)完備的,那么系統(tǒng)完備體現在什么方面?是由哪些制度組成的?現在我們明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組成。
點擊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