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驥伏櫪,志在千里。這句詩用來形容中國工程院院士、瀾滄江公司原總工程師馬洪琪再貼切不過。
馬老不服老,退而不休,壯志依舊?!拔覟樽约憾ㄏ铝四繕耍?到10年的時間,帶領團隊再攻克幾個技術難題,再建兩座世界級大壩。”
馬老心不老,初心如磐,樂于傳承。身為“40后”的他,最喜歡和青年科技工作者們在一起,將畢生所學和盤托出,勉勵大家“要將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p>
永不懈怠、一往無前,就是馬洪琪的個人名片,正如他所鐘愛的江河之水。他將自己的人生融入國家發(fā)展之中,在時代的浪濤下無畏選擇、無悔堅守,開創(chuàng)了新中國水電多個第一,讓中國水電和中國高鐵一樣成為一張“中國名片”。
“我學的是水利,就應該和江河在一起!”
1967年,25歲的馬洪琪從清華大學水利系畢業(yè),分配時,他選擇到云南去。
很多人不理解,出生于上海的馬洪琪是系里的優(yōu)秀生,怎么愿意到偏遠的云南呢?
他說:“我的理想是治理江河、興利除害、為國為民。我學的是水利,就應該和江河在一起!”
初到云南,馬洪琪被分配到中越邊境的綠水河電站。6年里,風鉆工、出渣工、木工、混凝土工、鋼筋工……水電站工地上的各工種幾乎被他干了個遍。
1972年,他主動請纓到曲靖富源縣支援農(nóng)村小水電建設。麻雀雖小卻也五臟俱全,農(nóng)村小水電的建設并不輕松。從設計、施工到工程的建設管理全都交由一個人負責,這是對他綜合能力的極大挑戰(zhàn)。
在艱苦的偏僻山村,他看到了農(nóng)村對電的渴望。白天,他頂著烈日在工地指導工人們施工。晚上,就坐在昏暗的小油燈下畫設計圖、研究施工方案,根本不覺得累。兩年后,馬洪琪負責的第一座電站建成投產(chǎn)!
“援外項目是國家任務,我必須完成!”
1978年,中國恢復研究生考試,一直想繼續(xù)深造的馬洪琪等來了考回清華園的機會,同時到來的還有援助非洲喀麥隆參加拉格都水電站的建設任務。
這是當時中國水電系統(tǒng)最大的援外項目。彼時的馬洪琪剛剛結(jié)束對緬甸援建項目的建設。
“援外項目是國家任務,我必須完成!”馬洪琪放棄考研,成為團隊里最年輕的援外專家。
拉格都電站開工不久就遇到了難題。因為引水明渠的開挖量大,開挖爆破效果又不好,工程進展緩慢,愁壞了專家組組長。他想到了馬洪琪 :“小馬,你到開挖隊去負責組織爆破,行嗎?”
這并非馬洪琪專長,他毫無思想準備,但又知道這是個必須完成的任務,便接受了挑戰(zhàn)。只見他成天早出晚歸,整天泡在施工現(xiàn)場卻又一言不發(fā)。
一個月過去了,組長也急了,找到馬洪琪,“這么久就一點突破都沒有嗎?”
“你給我一個指揮權,下一排炮,按我說的去做,我來負責。”沉默了許久,馬洪琪說。
布眼、鑿孔、裝藥……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按照馬洪琪的設計和指揮進行著?!耙 币慌排诼曋?,一堆石渣嘩啦啦堆積成山,效果達到預期,爆破成功了!
馬洪琪是怎么做到的?他一接到任務就開始想辦法。當時與國內(nèi)聯(lián)系僅僅靠一個月兩次的信使傳遞,馬洪琪托在國內(nèi)的妻子輾轉(zhuǎn)給他帶來了一本爆破技術理論書,從零開始學習,在工地調(diào)查研究,他說:“沒有調(diào)查哪來發(fā)言權”。
后來,運用了他的爆破方案,落下的工期被一點點追了回來。馬洪琪也因成績出色被任命為開挖隊副隊長兼主管技術員,同時火線入黨!
鮮紅的黨旗下,馬洪琪莊嚴宣誓,他內(nèi)心激情澎湃,“治理江河、為國為民”的初心在這一刻有了更加深刻的意義。
1984年,該工程完工。因為在項目建設中作出突出貢獻,他被喀麥隆政府授予喀麥隆共和國勛章。
從緬甸到喀麥隆,到把榮譽帶回祖國援外8年,任何困難都沒難倒他。身為黨員的他更加堅信,自己的使命在江河。
“我愿將我畢生所學和全部的精力都獻給小灣!”
2001年,59歲的馬洪琪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此時,距離他入黨已過了20年,“院士不是一份榮耀,而是一種責任?!彼季w翻涌,想起了那個震蕩中國水電界的“魯布革沖擊”,想起當時就暗下的決心——要用自強不息的精神推進改革和自主創(chuàng)新,趕超世界先進水平。
8度地震烈度區(qū)、300米級高拱壩、700米高邊坡、高應力地區(qū)超大型地下洞室群開挖……一個個史無前例的工程難題在小灣等待著他。他說:“我愿將畢生所學和全部的精力都獻給小灣。”
他胸中裝著的不只是小灣,而是整個瀾滄江。
2002年,小灣水電站正式開工,拉開了瀾滄江流域梯級水電開發(fā)的序幕。20年的時間,瀾滄江上高質(zhì)量建成了10座大型水電站。作為瀾滄江流域梯級開發(fā)的總工程師,這20年,馬洪琪以一個共產(chǎn)黨員敢為人先的精神,帶領水電人在瀾滄江克難創(chuàng)新。從“世界最難”的小灣高拱壩,到國內(nèi)首個創(chuàng)新實施“數(shù)字大壩”的糯扎渡心墻堆石壩,再到以全面數(shù)字化、部分智能化建設的黃登碾壓混凝土重力壩,瀾滄江流域誕生了三座“國際里程碑”工程,成為名副其實的“大壩博覽會”,也引領了世界壩工技術的發(fā)展。
瀾滄江公司現(xiàn)任總工程師周華說:“馬院士追夢水電、筑夢水電、圓夢水電,每干完一個工程,我都能感受到他心中的那種依戀。他的這份初心深深地影響著我?!?/p>
跟隨馬洪琪工作的公司科技管理部員工遲福東說:“馬院士是我們心中最慈愛的師長,他把一生都獻給了江河?!?/p>
今年是國家“十四五”開局之年,此時,年近八旬的馬洪琪仍在從事高海拔水電站綠色智能技術等研究。說起未來,他說:“實現(xiàn)碳達峰、碳中和是我國向世界作出的莊嚴承諾,也讓集團公司加快了建設‘世界一流現(xiàn)代化清潔能源企業(yè)’的步伐,水電作為三大支柱之一,未來將大有作為。作為一個共產(chǎn)黨員,我現(xiàn)在最大的心愿就是繼續(xù)投入水電工程建設中,帶領新一代的水電人,為如期實現(xiàn)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貢獻一份力量。水電報國的初心,我一刻都沒有忘記。”(李葉 蘇洪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