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武漢3月19日電 題:健康證明別再“一碼歸一碼”
新華社記者梁建強
跨省務工,一些務工人員近期面臨尷尬處境——本是從低風險區(qū)域出發(fā),擁有“健康碼”,但并不被務工地所認可,還要重新進行為期14天的隔離。健康證明,亟待拆除跨區(qū)域互認中的“關卡”,別再“一碼歸一碼”。
3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強調,低風險地區(qū)之間的人員和貨物流動,必要的健康證明要做到全國互認,不得再設置障礙,不對人員采取隔離措施。這為當前有序恢復經濟社會運行秩序、做好相關配合工作指明了方向,做出了明確要求。
在全國上下和廣大人民群眾共同努力下,目前全國疫情防控形勢持續(xù)向好、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的態(tài)勢不斷鞏固和拓展,統(tǒng)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fā)展工作取得積極成效。與此同時,加快建立同疫情防控相適應的經濟社會運行秩序,積極有序推進企事業(yè)單位復工復產,正成為把疫情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限度的關鍵所在。
有序推進復工復產,需要為務工人員的有序流動創(chuàng)造更好的外部條件。尤其是,許多用工大省也是外來務工人員的流入大省,如何讓務工人員能夠在確保健康的前提下盡快返崗,需要提前謀劃、提前做好統(tǒng)籌部署安排。讓務工人員能夠及時“流得動”,是復工復產“行得通”必不可少的條件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目前,一些地方正在推動“點對點、一站式”輸送返崗,為務工人員的流動提供了及時幫助,但在一些地方,也存在務工人員的流動面臨需要提交的材料繁多、手續(xù)繁雜、申報困難等問題。部分來自低風險區(qū)、擁有“健康碼”,且進行了長時間居家隔離的務工人員,受限于“健康碼”跨區(qū)域互認中存在的壁壘,返崗時還要一切“從頭再來”,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務工成本。尤其是,有的地方還要求外來務工人員隔離期食宿費用自理,這讓本已長時間沒有經濟收入來源的務工者更加難以承受。
健康證明,不能“一碼歸一碼”,不能僵化處置,不能人為增加不必要的“關卡”與限制。應當看到,各地當前對于風險等級評估,基本上都是依據(jù)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聯(lián)防聯(lián)控機制《關于科學防治精準施策分區(qū)分級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指導意見》中的風險劃定標準,有著標準的一致性;“健康碼”的發(fā)放、健康證明的出具,也多有著相同或相近的標準。實現(xiàn)健康證明的互聯(lián)、互通、互認,有著客觀的可行性、必要性與重要性。
政令明晰,更要落實不打折扣。當前,務必消除各自為政等現(xiàn)象,化繁為簡、務實便民,讓“健康碼”真正成為“通行證”。這考驗著各地的執(zhí)行力,更是檢驗相關領導干部擔當作為精神的一塊“試金石”。